皇帝的姑姑是公主,姐妹是公主,女儿还是公主,称呼和礼制上有什么区分吗?

皇帝的姑姑是公主,姐妹是公主,女儿还是公主,称呼和礼制上有什么区分吗?

背景观点:不同的时代对于礼制叫法一般是不同的,称呼不是一成不变的,公主也是一样,汉唐时期不一定皇上女儿才叫公主。就和主公、大家、圣上、皇上、陛下、官家、主子……不一样朝代天子称呼似的。

(一)汉代“文景之治”的汉景帝驾崩后,汉武帝登基,身为汉武帝的姑姑馆陶公主又变成了大长公主(别称窦太主),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则为了长公主。汉代皇帝的姑姑 ,叫做 “大长公主” 。姐妹叫做 “长公主” 。女儿叫做 “公主” 。

(二)再如清代旗人家庭女子都是姑奶奶,年长是大姑娘奶奶,年纪一般是姑奶奶,年纪小没出阁是小姑奶奶,旗人女子称呼长三辈儿。清代不一样称呼代表不一样的级别和俸禄待遇也不同。

据《清史稿》:“公主之等二:曰固论公主,曰和硕公主。格格之等五:曰郡主,曰县主,曰郡君,曰县君,曰乡君。不入五等曰宗女。”清代社会,中宫皇后嫡女一般称为“固论”公主;而嫔妃生的庶女一般是“和硕”公主。当然,也有特例比如乾隆爷的老年得女“固论”和孝十公主,后来下嫁和珅儿子丰绅殷德。

1、固论公主(在京俸银400两,禄米400斛①;下嫁外藩是俸银1000两,奉缎30匹);

2、和硕公主,一般是皇上妃嫔生的庶出女子的称呼,(在京俸银300两,禄米300斛;下嫁外藩俸银400两,缎15匹);

3、郡主,是清代最高亲王的女儿(在京俸银160两,禄米160斛;下嫁外藩俸银160两,奉缎12匹);

4、县主,清代王爵之女可称(在京俸银110两,禄米110斛;下嫁外藩俸银110两,奉缎10匹);

5、郡君(在京俸银50两,禄米50斛;下嫁外藩俸银50两,奉缎6匹);

6、乡君(在京俸银40两,禄米40斛);

六品格格(在京和下嫁外藩都俸银30两,在京禄米30斛)这些女性对应的丈夫是:固论公主额驸;和硕公主额驸;郡主额驸;县主额驸;郡君额驸和县君额驸,也是在京和下嫁两种俸禄。宗室封爵一般传一代降一级,到奉恩将军以下,等视同四品待遇,也称闲散宗室,也是有铁杆庄稼,国家俸禄。而清代1斛米=今天200斤上下,古代一个成年人一天吃500克粮食,1斛米=一个六口百姓之家一个月的口粮,足以证明清代宗室封爵待遇优厚。

①斛:是古代容积单位和重量互换,唐代1斛=1石=10斗=120斤,在《说文解字》许慎载:“斛,十斗也。”宋代改1斛=5斗。

结语:时代变迁,一直以历史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两方面看待,有时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称谓就有不一样的意思。比如古语中“妻子”是妻子和子女,而现在就是媳妇儿的意思,古代一个字一个意思,单字单意居多古人惜字如金,简练。欢迎各位看官指摘斧正,觉得不错添加在下头条关注或转发。

公主的称呼在辈分上并无区分,在地位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规矩。

首先,先解释下汉代,很多人认为“长公主”是皇帝的姐妹,“公主”是皇帝的女儿,其实并不是,应该说长公主地位必然高于公主,但姑姑地位未必有侄女高。举个例子,卫子夫的女儿“卫长公主”,有人认为她名叫“卫长”,其实她是封号“卫”的“长公主”,汉代以母为贵,馆陶长公主在母亲窦太后掌权时期称“窦太主”以示地位高于普通刘氏公主,卫氏因卫子夫卫青姐弟显赫一时,卫长公主也以卫为封号。而她作为武帝第一个孩子(那年代二十多岁没生出一个孩子,估计皇帝也很着急),为表达对她的喜爱,特封为长公主。

其次,古代公主有以封地的,自然是封地越大地位越尊贵了。汉代一般皇帝女儿封地是个县,如馆陶、阳信,诸侯国公主封地只有一个乡甚至亭。之后有的朝代越来越水,封地管辖权缩水成了税收收入,再之后就只是挂个名叫郡主、县主什么的再添个吉祥的封号。

最后,清朝入关仿汉人制度也规定了一套,既有公主的叫法也有对应的格格叫法,更复杂了,具体可以百度下,不过清朝格格最没钱没权还经常要和亲蒙古,活的岁数都不大。

中国古时皇室女儿统称公主,犹如王子。而无论先帝公主还是当朝公主,其实都有封号,如武则天女儿叫太平公主,是历史上最厉害的公主,跨越了唐丶周丶复唐的三朝元老公主。

武则天废唐立周做皇帝,已近古稀之年,她最宠爱的太平公主也想步母王后尘坐龙椅。结果想了一个歪招,在大街上拿下一个卖狗皮膏药的薛某,然后加以训练送给武则天,硬将一代女皇武则天拉入好色的靡烂生活,终使武则天迷醉于色情犬马,而遭朝廷上下不满,最后一病不起,废周而复唐了。

我们大家都知道皇帝的女儿一般称为公主,但是有时候在电视上也能看到皇帝的姑姑、姐妹也被称为公主,这是为什么呢?

“公主”一词最早源于周朝。因为周天子嫁女儿不亲自主持,而是由公王、侯等人主持,所以就将天子的女儿称为“公主”,也就是由公来主持婚礼的意思。到东周战国时期,诸侯的女儿也称公主。

直到西汉初期,公主的册封、晋封、待遇逐渐形成制度。公主常常以所在县名称呼,当公主的父皇还在世的时候被称为工作,如果父皇去世后侄子继位,公主就变成了皇帝的姑姑,为了表示尊宠,一些皇帝的姑姑被被封为长公主或者大长公主,比如馆陶公主在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就被封为长公主。

到隋朝时期,又有新的改革。皇帝姑母被封为大长公主,皇帝姐妹被封为长公主,如《琅琊榜》里的莅阳公主就是梁帝的妹妹,被称为长公主。到了唐朝,在隋朝的基础上,再封皇太子的女儿为郡主,亲王的女儿为县主。大长公主、长公主、郡主的待遇都不同。至于礼制上,郡主见了公主当然要行礼,公主也要给长公主行礼,长公主要给大长公主行礼。比如《琅琊榜》里的霓凰郡主见了长公主就要行礼,因为级别比长公主低。

唐朝以后关于公主的制度并不无太大变化,一直延续到清朝。

古代“公主”的称呼彰显的是地位和身份的尊贵!

提起“公主”这个称呼,我想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这是对皇上女儿的一种尊称,其实这个定义并不准确。有时皇上的姑姑、妹妹、姐姐也都统称“公主”,总的来说“公主”这个称呼是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女儿、亲王女儿、宗女的称谓。但是不同的朝代对“公主”这个称呼的使用范围也略有不同。

西汉

在汉朝也就是西汉时期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之为公主,级别大概分为县公主、翁主等,诸侯王的女儿一般称之为翁主。那么到了东汉时期就略有不同,皇帝的女儿以及诸侯的女儿都称公主,皇帝的女儿一般为县公主等级,但也也例外被称为郡公主的,如长乐郡公主刘曼等,也有诸侯王的女儿破格封为县公主的,东平宪王刘苍的女儿等等。

曹魏

到了曹魏时期基本上沿用的是东汉时期的制度。

两晋南北朝

在两晋时期,皇帝的女儿多为郡公主,简称为郡主。南北朝时期,皇女多为郡公主,王女有郡、县、乡三等。

隋唐宋时期

隋朝,皇帝的女儿一般称为郡公主,王的女儿一般成为县公主。 那么到了唐朝以后,公主这个称呼只是皇帝女儿或者和亲时所选公主才能使用的称谓了,比如郡主一般称呼的是太子的女儿,县主一般称呼的是亲王的女儿。到了宋朝时期,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,皇太子或者亲王的女儿称之为郡主,郡王的女儿一般称为县主,宋徽宗时期改公主称呼为帝姬,南宋又改回了公主。

那么,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知道了“公主”这个称呼也是有等级之分的,而且朝代不同对“公主”这个称呼的适用范围也略有不同。公主等级不同所享受的待遇和礼节也略有不同,我们都知道古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,所以总得来说“公主”这个称呼是对皇室女性的一种较高称谓和尊重!

公主,长公主,大长公主,特大长公主,特进大长公主……

自东汉之后,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,姐妹称为长公主,姑母为大长公主。

公主是皇帝的女儿,是中国古代对皇女、王女、宗女的称谓

皇帝的姐妹是长公主,长公主一般为皇帝嫡女或有功的皇女皇姊妹与皇姑,

皇帝的姑姑是大长公主,也就是说大长公主是皇帝的姑母一辈的人。

关于公主的礼制,由于史料的缺乏,对公主的境遇很难有全面的了解。同时,一般公主的封地与皇子的封地相比,是少了很多很多的。地位比平民臣子高,但是比皇子低很多,而且自清太宗一朝开始,改皇女为公主。清朝初期仍有部分生母地位较低的皇女被封为县君、乡君,甚至有皇女直到死去未曾得任何封号,是制度不严谨的结果。同时清世祖入顺治皇帝关后,于顺治十七年(1660年)制订皇女、宗女封号:嫡出皇女为固伦公主,庶出皇女为和硕公主:格格分为郡主、县主、郡君、县君、乡君五等;不在五等之内的为宗女。

长公主汉朝时地位等同于诸侯王,但是只有极少数被封为长公主。得宠的长公主位高于一般嫔妃。汉制,皇女皆封县公主,仪服同列侯。其尊崇者,加号长公主,仪服同蕃王。

大长公主,西汉初期,皇女和宗女的册封、晋封、待遇逐渐形成制度,同样是有自己的封地的。礼遇也差不了多少,跟普通妃嫔差不多。

皇帝的姑姑是公主,姐妹是公主,女儿还是公主,称呼和礼制上有什么区分吗?

在中国历史上,自汉代起,对宫中的礼节制度就很完善,皇室之女都称为“公主”。

“公主”最早的是称呼周天子的一个女儿。

春秋时期,各诸侯的称呼都叫“公”。如“齐恒公”、“秦襄公”等。

周天子嫁女儿,叫令一个诸侯主持婚礼,就是“主婚”的意思,嫁给诸侯某某“公”,天子的女儿被称呼为“公主”,就是主人老婆的意思。

中国古代从西周开始建制度,注重礼节规矩,称之礼仪之邦,对于礼节非常严格,讲究长幼有序。

从汉朝开始皇帝的女儿统称呼为“公主”,那时候皇帝的平辈姊妹称呼“长公主”、先皇帝的姊妹“姑姑”大才公主。都是以“公主”前的名字称呼。

之后的皇宫的礼法更是非常严格。皇帝的子女众多,都叫公主,但是在公主称呼前有名字,某某公主的辈分是由名字来区分。

姑姑是大长公主,姐妹是长公主,女儿就是公主

女儿是公主,姐妹是长公主,姑姑是大长公主

我来简单普及下吧

皇帝的姑姑叫“大长公主”

皇帝的姐妹叫“长公主”

皇帝的女儿叫“公主”

我以前也是弄不明白 自从看了琅琊榜和甄嬛传特地去查了下皇宫里面的称呼

称呼礼制都有区别。以汉朝为例,皇帝姑姑叫大长公主,姐妹是长公主,女儿是公主。待遇啥的也不同。其他朝代可能相近或相似吧。

皇帝的姑姑在皇帝即位后就是长公主 和皇帝的女儿不是一个公主

长公主>公主

皇帝的女儿称号是公主,姐妹是长公主,姑姑是大长公主,称呼不同,相同的都是有一个当皇帝父亲或者兄弟侄子

肯定有区分你不清楚而已

这个没有研究,不清楚他们怎么的辈分。

没当过皇帝这个不知道

论职排辈,上下左右,年龄都有关系。

称呼有区别,皇帝的女儿叫公主,姐妹叫长公主,姑姑叫大长公主。

礼制没有区别。

辈分不能乱

不清楚

大长公主,长公主,公主

皇帝的姑姑叫大长公主,姐妹叫长公主,女儿叫公主,

这么白痴的问题你也要问。皇帝的姑姑是老皇帝的女儿,当然叫公主啊。皇帝的姐妹是太上皇的女儿。在她们小的时候都是皇帝的女儿。不叫公主叫什么?只不过现在老皇帝死了,所以叫长公主。

皇姑称大长公主,皇姐妹称长公主,皇女称公主。

女儿是格格

  • 姓名:
  • 专业:
  • 层次:
  • 电话:
  • 微信:
  • 备注:
文章标题:皇帝的姑姑是公主,姐妹是公主,女儿还是公主,称呼和礼制上有什么区分吗?
本文地址:http://zhidao.55xw.net/show-966005.html
本文由合作方发布,不代表职业教育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职业教育网

热门文档

推荐文档